关累口岸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运口岸,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西南部的澜沧江畔,南与老挝陆路相连,西与缅甸隔江相望,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诸国经湄公河进入中国的第一码头和门户 。其进出口情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区域经济交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贸易规模稳步扩张:近年来,关累口岸贸易规模增长显著。2024 年,进出口货运量达 15.52 万吨,相较于之前同比增长 19.2%;货值为 15.86 亿元,同比增长 27.4%。进入 2025 年,增长趋势更为强劲,仅 1 月,昆明海关所属西双版纳海关监管经关累港口岸进出口货物就达 1.97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57.9%。2025 年前 4 个月,进出口货运量飙升至 8.9 万吨、货值 10.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6.2%、179% 。2025 年上半年,进出口货运量达 12.57 万吨、货值 15.47 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 92.8%、136.5%。从年度跨度来看,自 2013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关累港货运量约 145.44 万吨、货值约 113.6 亿元,持续稳定的增长彰显了口岸贸易活力不断增强。
2、进出口商品结构丰富多元:进口商品种类丰富,农产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关累港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在 2024 年 7 月正式启用后,开辟了我国自东盟国家进口热带水果的新通道。2025 年上半年,西双版纳海关共监管进口水果 1695 吨、货值 4662 万元 。像泰国的新鲜山竹、榴莲等水果通过水运,凭借澜沧江 — 湄公河水运航道不经第三国中转的直接运输优势,能更便捷地进入国内市场。除水果外,天然橡胶、金属矿砂等也占据相当比重,例如老挝的天然橡胶以及铁矿等资源类产品不断输入国内。在出口方面,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特色农产品表现突出。国产牵引车、钢材等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满足湄公河流域国家基础建设需求;同时,具有云南特色的茶叶等农产品,以及服装、塑料、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深受湄公河五国市场青睐。2023 年,关累港口岸还首次出口新能源汽车 50 辆,进一步丰富了出口商品品类。
3、通关效率显著提升:在硬件设施上,关累口岸持续加大投入与升级。2025 年,关累港口岸新增了 4 个泊位,对集装箱码头进行了升级改造,口岸基础设施和功能更加完善 。口岸查验区域、货检办公室、仓库等一应俱全,并配备了先进的出入智能卡口系统、大型货物检查设备、辐射探测门等设施,为高效通关筑牢根基。软件服务层面,海关积极作为。西双版纳海关加速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大力推广提前申报、两段准入、分类分流等便利化措施,利用在途监管系统、智慧卡口验放、手持式辐射探测仪等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升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运输车辆如今最快仅需 3 分钟即可进出场。此外,海关还建立 “问题清零” 台账,落实 “一次性告知制” 和 “首问负责制”,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活动、通关业务线上协调群,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助力企业更好地了解通关政策,减少通关阻碍。
4、边民互市独具特色活力:全国首个水运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在关累口岸投入运营,为边民互市贸易注入强大活力。当地推行 “党组织 + 合作社 + 边民” 的创新运作模式,极大地规范和促进了边民互市。边民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出口、进口流程申报,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在边民互市贸易中,常见边民利用船舶运输自家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销往对岸国家,返程时带回对方国家的特色产品,实现互利共赢,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随着口岸的发展,边民互市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持续增多,在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繁荣与民间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