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关累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12.57万吨、货值突破15.47亿元,同比分别实现92.8%和136.5%的强劲增长,创下该口岸自2024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的最佳业绩。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首个水运枢纽,这座位于云南勐腊县的口岸正成为区域经贸合作的重要引擎。
在泰国清盛港装载147吨新鲜山竹和榴莲的货轮,仅用26小时便完成跨境运输抵达关累港,经海关快速验放后,这批热带水果将通过昆曼公路直通重庆市场。”相比传统陆路运输,水运可缩短3天周期并降低20%物流成本”,西双版纳滇南报关有限公司业务代表刀强表示。这样的高效通关已成为常态——口岸”智慧物流2.0″平台使运输车辆进出场时间压缩至3分钟,智能卡口系统实现全天候无感通行。西双版纳海关驻关累办事处副主任董栋栋介绍,通过部署远程视频查验、手持式辐射探测仪等智能设备,结合”提前申报””分类分流”等便利措施,整体通关效率较2024年提升40%以上。
口岸功能持续完善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力。2024年7月投入使用的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使关累港成为云南省首个具备水运进口水果资质的口岸。上半年共监管进口东南亚水果1695吨,货值4662万元,其中泰国榴莲凭借”26小时直达”的物流优势占据主导。景洪圣特贸易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子谦算了一笔账:”每个集装箱冷链运输成本比陆路降低3000元,且破损率下降15个百分点”。海关专项保障方案通过”通关提速+冷链护航+全时服务”机制,确保水果查验放行时间控制在48小时内,新鲜度指标合格率保持100%。
基础设施建设与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形成叠加效应。随着新增4个泊位和集装箱码头改造完成,口岸年吞吐能力提升至15万吨。如今货船入港至提货全流程最快仅需3小时,带动中国制造加速出海——上半年出口至缅甸的牵引车、自卸汽车等工程车辆达275辆,货值同比增长30.6%。西双版纳兴德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兴透露:”澜湄水运与中老铁路、昆曼公路形成互补,到缅甸的整车运输成本比纯陆运节省35%”。
在智慧海关建设背景下,关累港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海关总署2024年9月出台的《智慧口岸建设指导意见》中,该口岸被列为边境智慧化改造试点,其”智能审图””在途监管”等创新模式已推广至云南全省8个沿边口岸。据统计,2025年1-5月口岸进出口货运量11.12万吨,同比增幅达112.3%,其中对缅贸易占比超六成,成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