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南边境的朝阳中,勐满口岸联检楼前的货车长龙正有序通关。跨境司机岩温笑着展示手机上的电子报关单:”现在扫码申报10分钟就能放行,纪委监督组上个月还专门来听我们反馈问题。”这番景象正是勐腊县纪委监委深化口岸监督取得的实效缩影。
作为中老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勐腊县近年聚焦”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构建起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立体监督网络。在查验货场扩建工程中,监督组通过”嵌入式”跟进发现3类程序瑕疵,推动建立”红黄蓝”风险预警机制,使22个标段节约财政资金超1200万元。针对边贸企业反映的重复查验问题,纪委监委督促海关推行”一企一策”差别化监管,使生鲜货物通关时效提升40%,今年上半年口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
在芒捧通道边民互市点,新设立的”清风监督岗”格外醒目。县纪委监委采取”驻点+巡回”模式,累计收集企业诉求83条,推动实现营业执照申领、跨境结算等18项服务”一窗通办”。从事橡胶贸易十余年的老挝商人坎培说:”以前办手续要跑3个部门,现在材料齐全当场就能拿证。”这种转变源于监督组发现的审批链条过长问题,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促使市监、税务等部门重构业务流程。
为筑牢廉洁防线,县纪委监委创新”纪关共建”机制,联合海关开展”清风讲堂”12期,覆盖关键岗位人员300余人次。在口岸改扩建项目中,嵌入式监督发现并整改4类苗头性问题,推动建立”阳光招标”电子平台,实现137个项目全流程留痕。磨憨边检站政委李强介绍,在纪委指导下推出的”跨境绿通车”机制,使农产品运输车辆查验时间压缩至15分钟,今年雨季累计保障6800吨果蔬抢”鲜”出境。
夜幕降临,口岸政务服务中心依然灯火通明。特邀监督员周晓芸正在整理企业满意度调查表:”我们每月开展‘清风评议’,最近一次测评显示办事效率满意度达96%。”这种常态化监督模式已促成17项制度创新,包括建立涉外纠纷调解快速通道、推行中老双语服务等。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货运量持续增长,监督专班正重点跟进冷链查验配套建设,以”监督温度”护航”开放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