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从口岸贸易到产业融合——边陲小城进阶国际物流枢纽

54 次浏览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霍尔果斯市街头,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门前早已排起长队,来自中亚各国的货运车辆在陆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货场有序等候装货。这座昔日的边陲口岸,如今正以国际物流枢纽的新姿态焕发勃勃生机。

陇海路上,出租车司机杨青山用流利的俄语与哈萨克斯坦客商交谈。这位2011年从河南来疆的”新霍尔果斯人”,亲历了城市从单一口岸到综合性城市的蜕变。”现在每天都能遇到各国客商,自学俄语让我的收入翻了三倍”,他抚摸着方向盘上的中哈两国国旗挂饰说道。

在陆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智能仓储区,34岁的业务主管王江涛正指挥着全自动分拣系统作业。”这些来自珠三角的电子产品,48小时就能抵达阿拉木图”,他指着正在装车的货柜介绍。该公司三年间建成480亩仓储基地,日均发车量最高达260辆,成为连接中国与欧亚的”钢铁驼队”重要节点。

政务服务大厅里,数字人”小伊”正在为哈萨克斯坦客商解答跨境税务问题。这个刚”上岗”两周的AI助手,已掌握50余项涉外服务事项。”我们计划年底前实现中哈英俄四语服务全覆盖”,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透露。与此同时,首批32名哈国实习生在完成跨境电商培训后,已带着直播带货技能回国创业。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5月霍尔果斯跨境电商贸易额同比激增890%,达到280.5亿元;中哈合作中心出入境人次突破389万,较去年同期增长87.2%。在铁路口岸,满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正鸣笛启程,上半年货运量已达607万吨。

“从跨境贸易到产城融合,我们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市领导表示。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国际学校建设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这座常住人口不足10万的城市,已吸引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落户。夜幕降临,中哈合作中心灯火通明,不同语言的交谈声与电子支付提示音,交织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独特乐章。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