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重要的水路口岸,也是澜沧江 – 湄公河国际航运的关键节点,勐腊县关累口岸今年上半年依托航运优势,外贸发展稳中有进。据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统计,1-6 月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 22.3 万吨,同比增长 18.6%;贸易额实现 3.8 亿元,同比增长 29.4%,在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稳步增长与航运效率提升的双重推动下,这座 “黄金水道” 口岸持续发挥跨境物流枢纽作用,为滇西南与湄公河沿岸国家贸易往来注入动力。
进入汛期,关累口岸码头依旧繁忙:满载老挝钾盐、泰国大米的国际货轮依次靠岸,海关关员登轮开展查验,通过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快速完成货物核验;装载国产化肥、机械设备的货轮则有序驶离,前往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盛等港口。“今年澜沧江 – 湄公河航道通航条件改善,加上海关‘预约查验’服务,我们的货轮周转效率提高了不少,上半年运输量从去年的 3.2 万吨涨到 4.5 万吨。” 关累港物流有限公司调度员李建军说,口岸新建的多功能货运码头 4 月投用后,可同时停靠 3 艘千吨级货轮,货物装卸效率提升 40%,有效缓解了以往旺季 “船等泊位” 的难题。
特色大宗商品贸易的稳步增长成为业绩核心支撑。进口端以 “资源类产品为主导”:上半年进口矿产品 9.8 万吨,货值 1.6 亿元,同比增长 25.3%,其中老挝钾盐进口 5.2 万吨,货值 0.9 亿元,同比增长 31.7%,这些钾盐经加工后,为云南本地农业提供优质钾肥;泰国、缅甸大米进口 4.3 万吨,货值 0.8 亿元,同比增长 19.5%,其中泰国香米凭借品质优势,进入国内中高端粮油市场;此外,进口橡胶制品 2.1 万吨,货值 0.5 亿元,同比增长 16.8%,为本地橡胶加工企业补充原料。出口端聚焦 “农资与工业品精准对接”:国产化肥出口 3.5 万吨,货值 0.6 亿元,同比增长 28.9%,有效满足老挝、缅甸农业生产需求;小型机械设备出口 1.8 万吨,货值 0.7 亿元,同比增长 35.2%,其中农业灌溉设备、建筑机械适配湄公河沿岸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需求,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航运效率提升与 “软服务” 优化共同助力贸易增长。针对澜沧江 – 湄公河航运特点,勐腊海关创新推出 “水上预约查验” 机制,企业可提前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报关数据,货轮在航行途中即可完成查验预约,到港后 1 小时内完成通关,较传统模式压缩 50% 以上时间;依托 “互联网 + 海关” 平台,实现报关、缴税、放行全流程线上办理,企业无需往返口岸,申报效率提升 60%,报关差错率从 11% 降至 3% 以下。边检、海事与海关建立 “三方联动” 协作机制,实时共享船舶动态、货物信息,开通 “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上半年累计保障 12 艘次载运生鲜农产品、应急物资的货轮优先通行,确保货物 “快进快出”。“海关的‘政策上门’服务帮我们吃透了国际航运税收优惠,上半年光关税减免就省了 40 多万元。” 关累某进出口企业负责人王艳说。
口岸发展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协同。依托关累口岸的航运优势,勐腊县在口岸周边规划建设了临港产业园区,目前已吸引 4 家物流、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其中勐腊惠农农产品加工项目计划投资 0.8 亿元,投产后可年加工进口大米 2 万吨,带动 150 余名村民就业。上半年经关累口岸开展业务的企业达 32 家,较去年增加 9 家,民营企业占比超 95%,形成 “湄公河沿岸国家生产 — 关累口岸通关 — 本地加工 — 全国分销” 的产业链雏形。
勐腊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澜沧江 – 湄公河合作机制,推动关累口岸与老挝琅勃拉邦、泰国清盛等港口建立 “点对点” 通关协作,优化国际航运航线;同时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实现船舶动态、货物查验数据实时共享,进一步提升航运效率,持续释放 “黄金水道” 潜力,助力滇西南与湄公河沿岸国家贸易高质量发展。